第三十八章 私心公事
關燈
小
中
大
崔措去了一頓飯時間,方才返回寢室。李汲臥在榻上,也不睡,睜大兩眼正等著她呢。
崔措問道:“郎君日間操勞,緣何夜深不睡?”
李汲朝老婆一瞪眼:“這般情形下,我如何睡得著?”
崔措撇嘴道:“想是怕我傷了那嬌滴滴的美人兒。”
李汲笑笑:“是美人兒,卻不嬌滴滴,且卿若真下殺手,難道我阻得住麽?何必擔憂。”頓了一頓,又問:“紅線如何?”
崔措橫他一眼:“果然還是掛心美人兒,卻不來問我如何。”
李汲多少有些哭笑不得:“卿便在我面前,四體俱全,面上也無苦色,何必再問?紅線終究是卿同門……且即便府中下人,卿要打殺,難道我還不能問上一聲麽?”
崔措在榻沿坐下,搖搖頭說:“應是同源,卻說不上同門。我早便說過了,不以我師為師,不過為活性命才被迫授我藝業一大盜而已——便焦……謝自然,我也不認她是師祖,只念她是救命的恩人……”
提起謝自然,難免聯想到流產的女兒,不禁有些黯然。
李汲當日不忍見嬰兒的屍身,只命盡快葬埋了,且正為謝自然能夠保下妻子的性命喜極而泣,由此過得數月,也便淡然,對於死了一個女兒,並沒有母親那麽深的感觸。但妻子心底哀傷,表露於外,他還是能夠體會得到的,急忙翻身爬起來,摟著崔措的肩膀,柔聲撫慰道:“我等皆在青春,終將會有子嗣,措兒不必再多哀感前事……”
崔措苦笑道:“我已是三十許婦人,說什麽青春……”隨即一挑眉毛:“適才敗了那紅線,她面上還有不服之色,則若非我已不覆少年時精神,且曾流產,傷損了筋骨,更是只須一招,她絕無還手之力!”
李汲忙道:“正是,正是,吾妻天下無雙,世間無對!李某也不知前生修了多少世,才能享得這般福氣!”
崔措伸手一搡他:“又來說嘴!”這才將與紅線的對戰與對答,備悉說給李汲聽。
李汲笑道:“如何?我便說薛嵩不至於命此女來謀刺我——今殺我李汲,於他薛氏有何好處啊?”
崔措卻搖頭提醒道:“人心詭譎,不可不防。”隨即問李汲:“郎君打算何時迎她進門?”
李汲聽聞此言,心下不禁稍稍一凜,隨即專註著妻子的表情,緩緩說道:“薛芨送紅線來,若不收下,恐彼疑心我有並吞昭義軍,族滅薛氏之心……然而,我今一妻一妾,已屬過逾,並無再納之意……”
崔措反詰道:“郎君朱袍在身,便媵也可有四人,況乎是妾?哪裏過逾了?”
唐律規定,王公大臣的庶妻也可授以品位,有品者名媵,無品者名妾——對於正四品的李汲來說,可納四媵,視同正八品。
李汲心說那不是怕你不高興麽?其實男人嘛,誰不盼望三妻四妾,身邊美女成群啊,但妻妾終究是人,並非無感情的機器,又有誰願意與她人分享自家郎君?我若是為了自己的貪欲,給心愛的妻子造成痛苦,那就不合適了。
耳聽崔措又問:“則郎君果無並吞昭義軍,族滅薛氏之心麽?”
李汲回覆道:“須看情勢而定。如今薛嵩掌五州,尚且恭順,休說我無大義名份,便有,也不必兵向滏陽。但薛嵩終究垂老,若其死後,是那薛崿承繼……天曉得昭義軍會不會變成天雄軍,薛崿會不會變成田承嗣?”
崔措點點頭:“正是此理,日後之事,誰也料算不到。則若郎君納紅線為妾,恩情相結,便將來欲對薛氏不利,她也未必會起異心。否則的話,常將一異人置於府中,難保不生禍患。”
李汲笑笑:“不是有卿保駕麽?”
崔措搖搖頭:“紅線藝業雖不如我,終究比我年輕,待我年歲減老,筋骨日衰,是否還能制得住她,實無把握。”
李汲寬慰她道:“卿亦不過三十許,哪裏算老?我今三十許,難道便已提不動矛,上不得陣了麽?”固然古人普遍壽命短,衰老得也快,但那是被廣大缺衣少食的窮苦百姓給拉低了平均值啊,具體到中上層官宦人家,飽厭膏肥,怎麽可能早衰?你瞧,郭子儀都快七十了,照樣能夠領兵打仗,田承嗣也六十多啦,卻反比田乾真顯得年輕些……
崔措道:“總之,郎君既不願逐出紅線,還是納之為妾,比較穩妥。”
李汲答道:“便不逐出,也未必定要納其為妾。她昔在薛府,薛嵩亦不曾染指,難道我的定力還不如薛嵩麽?可以暫做侍女,尋個良人嫁了……”
崔措橫他一眼:“此非關什麽定力事,薛嵩老矣,恐已有心無力,如何與郎君相比?則既留紅線,若轉嫁他人,恐怕薛氏會生疑忌之心;若等幾年再嫁,她歲數卻也不小了。”
李汲搖頭:“還小,還小,我素來不喜幼齒女子,且過幾年再說吧。”
“業已及笄,如何還小?”
從來男子及冠,女子及笄,便算是成年人了,可論婚嫁;但問題別說十八而冠,十六而笄,對於來自後世的李汲而言,都算孩子——只是高中生啊——了,且實際情況是為了早婚早育,往往男子十五六歲便行冠禮,女子十三四歲便行笄禮。好比說李豫,聖壽四十,其長子李適卻已二十五了……你算算李豫是十幾歲初婚的?
反正在李汲看來,不滿二十,那都還小呢。
於是暫且敷衍過去,只讓紅線暫充崔措的侍女,貼身服侍——方便老婆掌控住她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本年十一月,詔頒天下,改元為大歷——於是永泰二年,就變成了大歷元年。李汲聞訊不禁腹誹,這三天兩頭的改什麽年號啊,計算起來多麻煩——為啥就不能固定一個元年,其後百年、千年不變呢?
哪怕一帝一元也成啊——我站秦始皇,討厭漢武帝!
且說薛岌折返滏陽後數日,改元之詔尚未傳至河北,已聞薛嵩奉詔而行,往赴長安去了。但薛嵩臨行前,仍命薛崿而非薛岌留守府事,李汲為此不禁有些擔憂,命尹申密遣異人,探查昭義軍情形。還有一處需要重點關註的,則是天雄軍,要密查田乾真入鎮後的各種施政舉措。
年末歲尾,薛嵩尚未歸來,杜黃裳跑了一趟長安城,先伴著天使前來,頒詔嘉獎魏博諸將吏——李汲得以榮升為檢校禮部尚書,正式邁過了三品的坎兒,得以穿著紫袍,束金玉帶,十三銙。
這本是情理中事,但使李汲不解者,傳詔之人並非宦官,而是一名朝臣,且素來與其相熟——乃是給事中李棲筠。
李汲自然設宴款待李棲筠,並且請問:“雖頒朝命,遣一宦官可也,何必有勞叔父親降玉趾,遠行河北啊?叔父此來,莫非別有要任?”
李棲筠笑笑:“長衛果然聰慧,我此來確乎別有要命——酒席宴間,不便論公事,且宴後再說吧。”
等到去燈散宴,李棲筠便要求與李汲單獨談話,李汲將之延入內室,還命崔措、青鸞都來拜見了。女眷退出去之後,二人對面而坐,李棲筠開口先問:“此番長衛親歷戎行,大破賊徒,獲田逆首級,聖人得報,由衷之喜。此亦警示也,使天下節鎮不敢再起跋扈之心。然不知既勝之後,長衛可還有何規劃麽?”
李汲答道:“實不瞞叔父,既平天雄軍,定武順軍,下一步便是成德鎮了。昭義軍薛嵩尚算恭順,河北強藩,不遵朝命者,唯有成德和幽州。幽州尚遠,且若伐之,還須防備東蕃趁機侵擾,乃不可輕取;成德李寶臣素亦跋扈,且恐其與幽州相結,勢雄難制——必先取之。”
李棲筠問:“幾年可伐成德?”
李汲想了一想,回答道:“若朝廷肯益魏博土地,且能藉此番薛嵩入朝,徹底掌控昭義軍,則期以三歲,便魏博獨力亦可伐也。然也須因應情勢而定,若李寶臣再無悖逆之舉,或其已與幽州牢固相結,則……”
不等他說完,李棲筠便插口道:“恐怕朝廷等不得三歲。”
李汲聞言,不禁愕然:“莫非這便要下詔討伐李寶臣不成麽?”心說難道是我這仗打得太順了——其實不順,但捷報難免摻雜些水分,則在朝廷方面看來,或許只有小驚,而無大險——導致李豫瞬間膨脹,打算一舉解決河北問題?李泌你怎麽也不攔著點兒?
李棲筠搖頭道:“非也。在朝廷看來,河北只是癬癤之患,且距中樞尚遠;西蕃卻是腹心大敵,既陷隴右,隨時都可入大震關威脅關中,既陷涼州,隨時都可並吞安西、北庭。如人染屙,病在多處,自然先治心腹,再療肢體了。”
李汲聽得此言,雙眉不由得擰在了一處:“朝廷是要我西鎮關隴麽?”
李棲筠笑笑:“長衛聰明人,則與長衛相談,甚是輕松——如此可知朝廷遣我為使之意了麽?”
李汲卻不回答,只是一攤雙手:“如愚侄適才所言,田承嗣雖死,李寶臣、李懷仙尚在,若相勾連,仍足為國家之敵。既命我鎮定河北,則不能盡數鏟除隱患,只怕為德不終,我方離任,彼等將覆囂頑哪!”
有我李汲鎮在這兒,相信李寶臣、李懷仙他們鑒於前車之覆,還不敢輕舉妄動;若是我就此離開河北,哪怕魏博軍還是那支魏博軍,他們都肯定放心多啦,這本懷割據之意的家夥,若是一放心,會做出什麽事兒來,誰都料不準。怎麽著也得多給我點兒時間,起碼讓我狠狠地捅李寶臣一刀再說吧。
李棲筠道:“便彼等囂頑又如何?但以河東、相衛為鎖,以魏博為鎮,便其作亂,不能逾河而犯河南、都畿。然而蕃賊既占隴右,如利刃懸於頸項,其誰能夠安睡?便其不來侵,每歲防秋,用兵十萬有幾,耗費錢糧無數,長此以往,恐怕長衛想要繼伐李寶臣,朝廷都賫不出粒米來為援了。
“且蕃賊近歲用兵於北,既陷瓜、沙,直向安西、北庭。西域多胡,善騎射,若為蕃賊所並,必定勢雄難禦——若昔不任由西蕃並吞吐谷渾故地,也不至於為我唐之患啊。因而朝廷之意,積谷屯糧,厲兵秣馬,期以二三歲,便要全力謀覆隴右、涼州,以援安西、北庭。
“安西、北庭,能否能再固守二三歲,尚不可知,況乎長衛想於三歲之後,先伐成德……聖人實寄厚望於長衛,還望長衛勿以私心而壞公事,盡快往掌西軍的為好。”
李汲垂著頭,默然無語。
他明白了,李豫想要盡快解除西蕃的威脅,因此想把自己調到關中去。從前東亂方息,河北未平,既不可能有足夠的錢糧尤其是決心,反攻吐蕃,又恐西戰不利,東方覆亂,再折返回肅宗時代兩線作戰的險惡局面中去,這才命李汲往鎮魏博。如今田承嗣授首,燕、趙諸鎮,總應該能夠老實個幾年了吧,李豫乃認為河北已不為患——起碼暫時無憂——應該著手解決吐蕃問題了。
終究每年秋防,關中聚集十多萬人馬,這本來潼關以西的糧食產量就已經很難支應官員、百姓所需了——從前逢遭荒歉,皇帝還得帶著朝廷班子去洛陽覓食呢——況乎養這十多萬兵啊?蕃賊若來,上下皆憂,即便蕃賊不來,還要郁悶今年的軍糧算是浪費掉了……如此下去,還怎麽可能積攢起足以反攻的實力來?
則因此想將李汲調往西線,雖然在李汲看來略嫌操切一些,時機尚早,但這種心情,他倒也不是不能理解——且真未必自己就一定對,朝廷就一定錯,終究如今是李泌執政。
然而李汲方得大勝,實據六州之地,河北富庶,錢糧也足——起碼再太平積聚幾年,就一定足了——正在禦大藩、擁重兵,春風得意之時,你叫他放下這一切,跑到困窮、兇險的西陲去?正常人誰能樂意啊?由此才特意派了既是李汲族叔,又與他向來關系莫逆的李棲筠,先來透透風,加以勸說一二。
這若是事先不取得李汲的諒解,就一道詔旨下來,倘若李汲如同昔日的來瑱、李光弼一般,砌詞不行,那該怎麽辦?朝廷的臉往哪兒擱?且諸鎮必由此而更輕朝廷——你瞧,連聖人最信用的李汲都不遵王命,那咱們還有必要把長安政權當根蔥嗎?
李汲心裏這個矛盾啊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崔措問道:“郎君日間操勞,緣何夜深不睡?”
李汲朝老婆一瞪眼:“這般情形下,我如何睡得著?”
崔措撇嘴道:“想是怕我傷了那嬌滴滴的美人兒。”
李汲笑笑:“是美人兒,卻不嬌滴滴,且卿若真下殺手,難道我阻得住麽?何必擔憂。”頓了一頓,又問:“紅線如何?”
崔措橫他一眼:“果然還是掛心美人兒,卻不來問我如何。”
李汲多少有些哭笑不得:“卿便在我面前,四體俱全,面上也無苦色,何必再問?紅線終究是卿同門……且即便府中下人,卿要打殺,難道我還不能問上一聲麽?”
崔措在榻沿坐下,搖搖頭說:“應是同源,卻說不上同門。我早便說過了,不以我師為師,不過為活性命才被迫授我藝業一大盜而已——便焦……謝自然,我也不認她是師祖,只念她是救命的恩人……”
提起謝自然,難免聯想到流產的女兒,不禁有些黯然。
李汲當日不忍見嬰兒的屍身,只命盡快葬埋了,且正為謝自然能夠保下妻子的性命喜極而泣,由此過得數月,也便淡然,對於死了一個女兒,並沒有母親那麽深的感觸。但妻子心底哀傷,表露於外,他還是能夠體會得到的,急忙翻身爬起來,摟著崔措的肩膀,柔聲撫慰道:“我等皆在青春,終將會有子嗣,措兒不必再多哀感前事……”
崔措苦笑道:“我已是三十許婦人,說什麽青春……”隨即一挑眉毛:“適才敗了那紅線,她面上還有不服之色,則若非我已不覆少年時精神,且曾流產,傷損了筋骨,更是只須一招,她絕無還手之力!”
李汲忙道:“正是,正是,吾妻天下無雙,世間無對!李某也不知前生修了多少世,才能享得這般福氣!”
崔措伸手一搡他:“又來說嘴!”這才將與紅線的對戰與對答,備悉說給李汲聽。
李汲笑道:“如何?我便說薛嵩不至於命此女來謀刺我——今殺我李汲,於他薛氏有何好處啊?”
崔措卻搖頭提醒道:“人心詭譎,不可不防。”隨即問李汲:“郎君打算何時迎她進門?”
李汲聽聞此言,心下不禁稍稍一凜,隨即專註著妻子的表情,緩緩說道:“薛芨送紅線來,若不收下,恐彼疑心我有並吞昭義軍,族滅薛氏之心……然而,我今一妻一妾,已屬過逾,並無再納之意……”
崔措反詰道:“郎君朱袍在身,便媵也可有四人,況乎是妾?哪裏過逾了?”
唐律規定,王公大臣的庶妻也可授以品位,有品者名媵,無品者名妾——對於正四品的李汲來說,可納四媵,視同正八品。
李汲心說那不是怕你不高興麽?其實男人嘛,誰不盼望三妻四妾,身邊美女成群啊,但妻妾終究是人,並非無感情的機器,又有誰願意與她人分享自家郎君?我若是為了自己的貪欲,給心愛的妻子造成痛苦,那就不合適了。
耳聽崔措又問:“則郎君果無並吞昭義軍,族滅薛氏之心麽?”
李汲回覆道:“須看情勢而定。如今薛嵩掌五州,尚且恭順,休說我無大義名份,便有,也不必兵向滏陽。但薛嵩終究垂老,若其死後,是那薛崿承繼……天曉得昭義軍會不會變成天雄軍,薛崿會不會變成田承嗣?”
崔措點點頭:“正是此理,日後之事,誰也料算不到。則若郎君納紅線為妾,恩情相結,便將來欲對薛氏不利,她也未必會起異心。否則的話,常將一異人置於府中,難保不生禍患。”
李汲笑笑:“不是有卿保駕麽?”
崔措搖搖頭:“紅線藝業雖不如我,終究比我年輕,待我年歲減老,筋骨日衰,是否還能制得住她,實無把握。”
李汲寬慰她道:“卿亦不過三十許,哪裏算老?我今三十許,難道便已提不動矛,上不得陣了麽?”固然古人普遍壽命短,衰老得也快,但那是被廣大缺衣少食的窮苦百姓給拉低了平均值啊,具體到中上層官宦人家,飽厭膏肥,怎麽可能早衰?你瞧,郭子儀都快七十了,照樣能夠領兵打仗,田承嗣也六十多啦,卻反比田乾真顯得年輕些……
崔措道:“總之,郎君既不願逐出紅線,還是納之為妾,比較穩妥。”
李汲答道:“便不逐出,也未必定要納其為妾。她昔在薛府,薛嵩亦不曾染指,難道我的定力還不如薛嵩麽?可以暫做侍女,尋個良人嫁了……”
崔措橫他一眼:“此非關什麽定力事,薛嵩老矣,恐已有心無力,如何與郎君相比?則既留紅線,若轉嫁他人,恐怕薛氏會生疑忌之心;若等幾年再嫁,她歲數卻也不小了。”
李汲搖頭:“還小,還小,我素來不喜幼齒女子,且過幾年再說吧。”
“業已及笄,如何還小?”
從來男子及冠,女子及笄,便算是成年人了,可論婚嫁;但問題別說十八而冠,十六而笄,對於來自後世的李汲而言,都算孩子——只是高中生啊——了,且實際情況是為了早婚早育,往往男子十五六歲便行冠禮,女子十三四歲便行笄禮。好比說李豫,聖壽四十,其長子李適卻已二十五了……你算算李豫是十幾歲初婚的?
反正在李汲看來,不滿二十,那都還小呢。
於是暫且敷衍過去,只讓紅線暫充崔措的侍女,貼身服侍——方便老婆掌控住她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本年十一月,詔頒天下,改元為大歷——於是永泰二年,就變成了大歷元年。李汲聞訊不禁腹誹,這三天兩頭的改什麽年號啊,計算起來多麻煩——為啥就不能固定一個元年,其後百年、千年不變呢?
哪怕一帝一元也成啊——我站秦始皇,討厭漢武帝!
且說薛岌折返滏陽後數日,改元之詔尚未傳至河北,已聞薛嵩奉詔而行,往赴長安去了。但薛嵩臨行前,仍命薛崿而非薛岌留守府事,李汲為此不禁有些擔憂,命尹申密遣異人,探查昭義軍情形。還有一處需要重點關註的,則是天雄軍,要密查田乾真入鎮後的各種施政舉措。
年末歲尾,薛嵩尚未歸來,杜黃裳跑了一趟長安城,先伴著天使前來,頒詔嘉獎魏博諸將吏——李汲得以榮升為檢校禮部尚書,正式邁過了三品的坎兒,得以穿著紫袍,束金玉帶,十三銙。
這本是情理中事,但使李汲不解者,傳詔之人並非宦官,而是一名朝臣,且素來與其相熟——乃是給事中李棲筠。
李汲自然設宴款待李棲筠,並且請問:“雖頒朝命,遣一宦官可也,何必有勞叔父親降玉趾,遠行河北啊?叔父此來,莫非別有要任?”
李棲筠笑笑:“長衛果然聰慧,我此來確乎別有要命——酒席宴間,不便論公事,且宴後再說吧。”
等到去燈散宴,李棲筠便要求與李汲單獨談話,李汲將之延入內室,還命崔措、青鸞都來拜見了。女眷退出去之後,二人對面而坐,李棲筠開口先問:“此番長衛親歷戎行,大破賊徒,獲田逆首級,聖人得報,由衷之喜。此亦警示也,使天下節鎮不敢再起跋扈之心。然不知既勝之後,長衛可還有何規劃麽?”
李汲答道:“實不瞞叔父,既平天雄軍,定武順軍,下一步便是成德鎮了。昭義軍薛嵩尚算恭順,河北強藩,不遵朝命者,唯有成德和幽州。幽州尚遠,且若伐之,還須防備東蕃趁機侵擾,乃不可輕取;成德李寶臣素亦跋扈,且恐其與幽州相結,勢雄難制——必先取之。”
李棲筠問:“幾年可伐成德?”
李汲想了一想,回答道:“若朝廷肯益魏博土地,且能藉此番薛嵩入朝,徹底掌控昭義軍,則期以三歲,便魏博獨力亦可伐也。然也須因應情勢而定,若李寶臣再無悖逆之舉,或其已與幽州牢固相結,則……”
不等他說完,李棲筠便插口道:“恐怕朝廷等不得三歲。”
李汲聞言,不禁愕然:“莫非這便要下詔討伐李寶臣不成麽?”心說難道是我這仗打得太順了——其實不順,但捷報難免摻雜些水分,則在朝廷方面看來,或許只有小驚,而無大險——導致李豫瞬間膨脹,打算一舉解決河北問題?李泌你怎麽也不攔著點兒?
李棲筠搖頭道:“非也。在朝廷看來,河北只是癬癤之患,且距中樞尚遠;西蕃卻是腹心大敵,既陷隴右,隨時都可入大震關威脅關中,既陷涼州,隨時都可並吞安西、北庭。如人染屙,病在多處,自然先治心腹,再療肢體了。”
李汲聽得此言,雙眉不由得擰在了一處:“朝廷是要我西鎮關隴麽?”
李棲筠笑笑:“長衛聰明人,則與長衛相談,甚是輕松——如此可知朝廷遣我為使之意了麽?”
李汲卻不回答,只是一攤雙手:“如愚侄適才所言,田承嗣雖死,李寶臣、李懷仙尚在,若相勾連,仍足為國家之敵。既命我鎮定河北,則不能盡數鏟除隱患,只怕為德不終,我方離任,彼等將覆囂頑哪!”
有我李汲鎮在這兒,相信李寶臣、李懷仙他們鑒於前車之覆,還不敢輕舉妄動;若是我就此離開河北,哪怕魏博軍還是那支魏博軍,他們都肯定放心多啦,這本懷割據之意的家夥,若是一放心,會做出什麽事兒來,誰都料不準。怎麽著也得多給我點兒時間,起碼讓我狠狠地捅李寶臣一刀再說吧。
李棲筠道:“便彼等囂頑又如何?但以河東、相衛為鎖,以魏博為鎮,便其作亂,不能逾河而犯河南、都畿。然而蕃賊既占隴右,如利刃懸於頸項,其誰能夠安睡?便其不來侵,每歲防秋,用兵十萬有幾,耗費錢糧無數,長此以往,恐怕長衛想要繼伐李寶臣,朝廷都賫不出粒米來為援了。
“且蕃賊近歲用兵於北,既陷瓜、沙,直向安西、北庭。西域多胡,善騎射,若為蕃賊所並,必定勢雄難禦——若昔不任由西蕃並吞吐谷渾故地,也不至於為我唐之患啊。因而朝廷之意,積谷屯糧,厲兵秣馬,期以二三歲,便要全力謀覆隴右、涼州,以援安西、北庭。
“安西、北庭,能否能再固守二三歲,尚不可知,況乎長衛想於三歲之後,先伐成德……聖人實寄厚望於長衛,還望長衛勿以私心而壞公事,盡快往掌西軍的為好。”
李汲垂著頭,默然無語。
他明白了,李豫想要盡快解除西蕃的威脅,因此想把自己調到關中去。從前東亂方息,河北未平,既不可能有足夠的錢糧尤其是決心,反攻吐蕃,又恐西戰不利,東方覆亂,再折返回肅宗時代兩線作戰的險惡局面中去,這才命李汲往鎮魏博。如今田承嗣授首,燕、趙諸鎮,總應該能夠老實個幾年了吧,李豫乃認為河北已不為患——起碼暫時無憂——應該著手解決吐蕃問題了。
終究每年秋防,關中聚集十多萬人馬,這本來潼關以西的糧食產量就已經很難支應官員、百姓所需了——從前逢遭荒歉,皇帝還得帶著朝廷班子去洛陽覓食呢——況乎養這十多萬兵啊?蕃賊若來,上下皆憂,即便蕃賊不來,還要郁悶今年的軍糧算是浪費掉了……如此下去,還怎麽可能積攢起足以反攻的實力來?
則因此想將李汲調往西線,雖然在李汲看來略嫌操切一些,時機尚早,但這種心情,他倒也不是不能理解——且真未必自己就一定對,朝廷就一定錯,終究如今是李泌執政。
然而李汲方得大勝,實據六州之地,河北富庶,錢糧也足——起碼再太平積聚幾年,就一定足了——正在禦大藩、擁重兵,春風得意之時,你叫他放下這一切,跑到困窮、兇險的西陲去?正常人誰能樂意啊?由此才特意派了既是李汲族叔,又與他向來關系莫逆的李棲筠,先來透透風,加以勸說一二。
這若是事先不取得李汲的諒解,就一道詔旨下來,倘若李汲如同昔日的來瑱、李光弼一般,砌詞不行,那該怎麽辦?朝廷的臉往哪兒擱?且諸鎮必由此而更輕朝廷——你瞧,連聖人最信用的李汲都不遵王命,那咱們還有必要把長安政權當根蔥嗎?
李汲心裏這個矛盾啊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